新聞報導
-
經痛不是忍忍就好! 中醫調理經痛不必依賴止痛藥緩解
治療經痛多年的中醫師鄭愛蓮指出,其實經痛是有地域的關係的。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,夏季時間較長且氣溫高,人們喜歡透過吃冰、喝冷飲消暑,加上現代人待冷氣房的時間多,便逐漸改變為易經痛體質。
-
冬天皮膚乾癢好發2大族群 中醫調理血虛體質改善症狀
說到冬季乾癢,症狀嚴重者最常見於老年人和更年期女性,鄭愛蓮醫師說明,由於我們人體的皮脂腺會隨年齡增長漸漸退化,加上台灣北部綿綿細雨的陰溼氣候,寒氣加上溼氣,更容易引發搔癢,甚至皮膚過乾導致脫屑現象。
-
全台瞬間降溫「冷吱吱」 乾癬病友別急著進補以免復發
乾癬又稱為銀屑病,屬於自體免疫疾病。鄭愛蓮解釋,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自動抵禦外來物的侵襲,倘若人體的免疫系統運作異常,免疫細胞無法分辨自己的細胞和外來物,便會開始攻擊自體組織和器官,產生免疫系統不平衡的疾病,而乾癬就是表現在皮膚症狀的自體免疫疾病。表皮因被自體細胞攻擊而不斷受傷、增生,因此產生皮膚變厚、脫屑、乾癢等症狀。
-
秋冬季節溼疹反覆發作! 肝功能不佳恐增加治療困難度
鄭愛蓮說明,這類患者想要治療溼疹,需連同肝氣調理,方能根本治療溼疹,並修復受損的肝臟。首先第1步就先從睡眠開始調理,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晚間11點至凌晨1點是經絡運行至膽經的時段,凌晨1點至3點則是肝經的運行時段。肝與膽表裡相通,會相互影響身體的修復結果,因此晚間11點至3點這段黃金時間是最適合透過睡眠來讓身體排毒、解毒、修復的。
-
「圓規」帶來豪雨汗皰疹患者叫苦連天 中醫調理斷病根
鄭愛蓮表示,汗皰疹是好發於手和腳的溼疹,常見於手指縫、手指和腳趾末端、手臂、腳背、腳底板。發生汗皰疹時會長出1顆顆透明的小水泡,還會發癢。
-
3C高度使用者眼前出現黑點別輕忽 飛蚊症中醫可改善
鄭愛蓮曾收治1名年約6旬的飛蚊症男性患者,其症狀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起初至眼科診所檢查,醫師告知沒有其他眼睛疾病,只能盡可能與飛蚊症共處。後轉介中醫治療,經中藥調理及針灸治療後,2周後明顯感受到視力變得清晰。值得注意的是,飛蚊症的療程依病情而有所不同,越嚴重的患者需治療越久,輕者通常1周就有改善,重者約3個月,也能有所感覺。
-
乾癬發作難擺脫? 中醫調節體內代謝幫助「癬」中求勝
如果有溼疹、汗皰疹、乾癬等皮膚疾病,通常需要花好一陣子來對抗,其中又以乾癬最為難纏,病患常常在擦了類固醇藥物或進行光照治療後,看似逐漸恢復,但只要一停止治療就會再度復發,不少人認為乾癬恐怕一輩子都好不了,中醫師鄭愛蓮則認為,乾癬確實不容易痊癒,但是擺脫乾癬並非不可能,前提是須遵循醫囑、持續耐心接受治療。
-
防疫茶當水喝竟畏寒越喝越怕冷 中醫師指出喝錯反傷身
自全台防疫升3級警戒以來,部分診所陸續改為線上看診,因應民眾想提升免疫力的需求,不少中藥行、中醫診所也紛紛推出防疫茶包,但有民眾天天看著新聞報導,越看越焦慮,於是每天將中藥材製成的防疫茶包當水喝,不料連日豔陽高照,竟覺得越喝越怕冷,中醫師鄭愛蓮呼籲,防疫茶雖然有提升免疫力的作用,但飲用不當仍會產生負面效果,若察覺身體出現異狀應立即停止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