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報導
-
乾癬反覆發作奇癢無比 耐心治療可望早日擺脫糾纏
生物製劑是西醫治療乾癬的最後一道防線藥物,但臨床發現,有些病人用了生物製劑之後,仍然沒有改善,剛開始用藥,效果不錯,但費用昂貴,一旦中斷用藥,症狀恐爆發。
-
惱人溼疹、汗皰疹反覆發作 體溼多熱中醫調理可改善
從中醫理論來看,溼疹、汗泡疹多屬於體內溼毒所引起。透過中醫調整體質,讓原本溼多熱多的五臟六腑,在經過內服中藥、外用藥膏雙管齊下,使臟腑循環逐漸回歸正常,整個過程需經一段時間。
-
中醫對付頑強乾癬 需配合飲食與作息調整減少復發
乾癬又稱為「牛皮癬」或「銀屑病」,在台灣乾癬的盛行率約0.2%至0.3%,患者在頭皮、臉部、身體和四肢等部位的皮膚,會出現銀白色脫屑和紅色斑塊。如不及時治療,嚴重時恐形成紅皮症,造成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、脫屑、腫脹,連淋巴結、內臟均可能受到波及。
-
溼疹內外夾攻 反覆發作難斷根
環境的「外溼」加身體的「內溼」夾攻,身體代謝自然會出現問題而反覆發病,鄭愛蓮強調,體質要靠中醫逐步漸進式地調理。中醫上有中藥、針炙、藥皂,藥膏輔助,雖然不像西藥有立即明顯的成效,但卻能夠針對根本治療。至於治癒的時間則是因人而異,視個人狀況、發病時間長短、生活作息、代謝能力等而有所不同。短則3個月到半年,長則3年至5年也有可能,因為一旦身體代謝沒有調理好就會反覆發作。
-
對付難纏乾癬 中醫內外調理多管齊下
鄭愛蓮解釋,乾癬的發生主要和「免疫力不足」有關,在中醫來說即「元氣」、「腎氣不足」或「腎虛」、肺氣不足、脾胃消化不良都容易罹患乾癬。好發部位包括頭皮、耳朵(耳後)、四肢、軀幹、嚴重的話在關節、指甲部位也可能發生。
-
想吃冰品又擔心痛經 中醫師建議中午吃較不傷身
中醫師強調,想要吃冰,最好是在太陽下山以前吃,因為太陽下山以後是「入陰」,這時吃冰對身體的傷害最大;如果能在中午吃最好,因為此時是1天中陽氣正旺的時候,其他時間儘量都喝溫的飲料,讓身體保暖。
-
乾癬雖好發於冬季 中醫認為應把握冬病夏治黃金期
乾癬難治癒,耐心是重要解方。乾癬療程不是以「周」為計算單位,而是「年」。因此,治療過程必須有耐心,配合飲食控制,調整生活形態,才能降低皮膚病變。大部分乾癬患者尋求西醫治療,使用類固醇藥物,看似在短時間就能將壓制病灶,改善不適,其實很容易復發。
-
姊妹們消暑冰品不忌口 經期血塊痛經難熬
中醫師鄭愛蓮表示,女性在經期或行經前後,容易出現周期性小腹、腰部疼痛,嚴重者甚至劇痛昏厥,中醫稱之為「痛經」。痛經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,有可能是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引起,如子宮內膜異位、盆腔炎、子宮腺肌病等,因此需及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