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乾癬易復發!中醫師提醒乾癬患者 秋冬進補要注意
【NOW健康 楊芷晴/台北報導】秋冬時節來臨,天氣變得乾冷,紫外線照射也減少,乾癬患者復發就診的情況明顯增多,乾癬與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等症狀類似,但病灶較深層治療不易。西醫治療傾向與之共存,而中醫治療講求內外兼治,遵照醫囑耐心治療,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和作息,可望能從此擺脫乾癬。
乾癬通常與元氣不足有關 也是西醫所說的免疫力不夠
中醫認為冬天寒氣束表,毛細孔閉鎖影響代謝功能,乾癬患者皮膚乾燥情況容易加重。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指出,乾癬可分為圓形塊狀、點滴型等不同種類和型態,由於皮膚組織增生過快,皮屑是最明顯的表徵,乾癬好發在四肢,前胸後背乃至全身,頭皮也很常見,嚴重時表皮呈現1層結痂厚塊,皮屑下的皮膚多是紅色的,往往睡醒後皮屑掉落很多,頭皮屑則猶如雪花片片,又稱為「銀屑病」。
鄭愛蓮醫師說明,乾癬通常與元氣不足有關,也是西醫所說的免疫力不夠,有的患者原本沒有乾癬,但歷經如肺炎等大病後,元氣大傷導致乾癬突然大爆發;也可能與基因有關,加上飲食、作息不良連帶影響。除元氣不足,乾癬發作寒熱因素交雜,中醫談論肺主皮膚,當肺氣不足碰上季節交替,也容易誘發皮膚病發作。
許多乾癬患者夏天時皮膚狀況好很多,一到冬天就開始發作,中醫治療乾癬,必須非常有耐心,除了皮膚表面脫屑危機解除,調節體質、改善五臟六腑運作需較長時間,才能完全好轉穩定,不易復發。鄭愛蓮醫師曾收治1名年近40歲男性,高中初發乾癬後斷斷續續看西醫,但仍反覆發作,來看診時全身、臉部乾癬復發,經過中醫治療3年後未再發作。
中醫治療乾癬給予清熱、祛寒藥方 兼顧滋陰潤燥調補
鄭愛蓮醫師表示,患者吃藥、擦藥很有耐心,治療過程中半年之內反覆排毒3、4次,服用科學中藥、搭配水煎藥,輔以針灸治療,緩解夜晚搔癢、幫助入眠。第1年吃藥、擦藥和針灸三管齊下;治療第2年身體乾癬幾乎全消退,續服用科學中藥調理體質,並治療甲癬;直到第3年,甲癬不再發作、指甲顏色也恢復正常。
中醫治療乾癬給予清熱、祛寒藥方,並兼顧滋陰潤燥的調補,科學中藥粉多為複方、無法調動,搭配服用水煎藥,能自由調配去濕、清熱或祛寒劑量比例,精準對症下藥。
鄭愛蓮醫師解釋,乾癬調補方著重補腎氣和肺氣,山藥、白朮和茯苓清熱健脾胃,幫助代謝,像是當歸補血、黃耆補肺氣、地黃補腎氣,礙於不能大補,以黨參取代人參,服藥時機、劑量多寡會視患者症狀輕重進行隨機調整。
患部清潔這樣做有助藥物吸收 乾癬患者秋冬進補要注意
鄭愛蓮醫師強調,所有皮膚疾病上藥前都應用肥皂快速洗淨,如果患部結痂厚實變黑,建議可將絲瓜絡泡軟後,輕刷讓患部使其變薄,有助藥物吸收;其他部位可塗抹略含油性的乳液,幫助滋潤皮膚,但需留意綿羊油不適合。
乾癬消退過程中,塊狀乾癬會擴散開來,感覺範圍變大,但用手摸厚厚的乾癬已經變薄且平滑了,代表皮膚減少增生,逐漸由中心慢慢消退,最後恢復像正常皮膚一樣。
秋冬很多人喜食薑母鴨、羊肉爐、麻油雞進補,鄭愛蓮醫師提醒,乾癬患者治療期間牛羊肉禁食、豬雞能吃,如果想補元氣,可選擇適量當歸、枸杞、黃耆加少量人參煮雞湯、排骨湯,但切忌加酒,或是搭配四物八珍,鹿茸、鹿鞭、十全大補湯不宜;如果容易脹氣紅棗應適量、一鍋湯約放5顆,或是改放枸杞亦可。另外,規律作息很重要,中醫認為晚上9點就是深夜了,至少12時前必須就寢,有助降低秋冬乾癬復發機率,促進皮膚啟動修復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