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婦懷胎6個月乾癬復發 中醫調理不影響胎兒
懷胎6個月的Lisa曾罹患乾癬,最近手腳及臉上乾癬復發,因婦產科醫師交代懷孕期間不宜使用藥物,對於不請自來的乾癬,令Lisa困擾不已。中醫師指出,孕婦皮膚症狀復發,應謹慎用藥,但仍可透過中藥補腎氣,調理脾胃,避免病情擴大,也有助胎兒發育。
聖元中醫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,女性懷孕前,身體只需應付1個人新陳代謝的需要;懷孕時,若孕婦腎氣不足,無法滿足2個人體內毒物代謝的需求,就會病發,因此女性因懷孕引發皮膚疾病的情況不在少數。最常見的就是蕁麻疹,其次為異位性皮膚炎或是乾癬等。
懷孕期間的皮膚症狀,有些是由於個人體質因素,有些則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。此外,若孕婦本身健康狀況就不好,體內又潛藏皮膚病的隱性因子,加上懷孕時體力耗損,即使在懷孕前已經康復,或是從未發病過,也有可能因為懷孕而復發或病發。
女性因懷孕引起皮膚症狀,通常不是一懷孕就發生,而是在胎兒2、3個月大後,隨胎兒成長,母體腎臟負擔增加。當母體與胎兒毒素代謝量不能滿足實際所需,就會刺激皮膚產生症狀,一般懷孕到6、7個月時皮膚症狀最明顯。除了懷孕期間,有些女性則是在產後才發病,對女性來說,生產後氣血大虛,亟需補身,是乾癬等皮膚疾病好發的危險期。
鄭愛蓮醫師補充,孕婦皮膚症狀的發生位置與一般人並無不同,不會集中在腹部,致病因子會攻擊身體最脆弱的環節,其中以腎氣不足、肝血不足、脾胃陽虛的女性最易發病,且遺傳給寶寶的機率高。此時外用藥可持續,但內服藥宜限於補腎氣、調脾胃,注意飲食選擇,避免吃燒烤生冷食物。孕婦腎氣脾胃得到調理,有助胎兒發育,減少母體皮膚症狀對胎兒發生不良影響。而懷孕而引起的皮膚症狀,治療時機宜選擇在做完月子後。
新生兒因母親在懷孕期間發生皮膚症狀,日後引發的皮膚性疾病最常見的為異位性皮膚炎,針對有皮膚問題的新生兒,建議除了哺餵母乳之外,副食品宜給予白稀飯,避免乳製品。必要時可尋求中藥調理脾胃,在其他臟腑發育完成之前,使體內能量運化恢復正常,營養吸收代謝也會隨之正常,日後發病的機會就會減少。
鄭愛蓮醫師提醒,乾癬或異位性皮膚病患者接受治療期間,如發現有孕在身,為了胎兒健康著想,無論中醫西醫,用藥都必須簡單化,甚至停用所有藥物,但病灶會因此擴大,孕婦宜有心理準備,耐心與醫師討論懷孕期間的照護問題。